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西安考古发现11座粮仓 属唐朝太仓遗址

作者:admin日期:

分类:国内

重庆夜网西安11月8日电(记者 阿琳娜)记者8日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大白杨唐代粮仓遗址最新考古发现了11座粮仓。此处为唐朝太仓所在地,太仓是都城储粮的大仓,曾为长安城百万人口供应粮食。

重庆夜生活论坛

大白杨唐代粮仓遗址位于西安市原大白杨村,地处唐长安城北禁苑之内、汉长安城东南。2012年,此地发现粮仓遗迹,考古人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根据以往文献记载、出土遗物及地形地貌关系等,判断此处为唐朝太仓所在地。

都市印象APP

为配合基本建设,2023年考古人员对这一范围内梨园路以南、天朗大兴郡蔚蓝君城以北、大白杨路以西、大兴家苑以东区域进行考古,共清理汉代墓葬80座、沟1条,唐代粮仓11座,明清井2座。

都市印象APP

唐代粮仓为本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南北成排,东西成列,有部分打破汉代墓葬。粮仓上部已被破坏,形制不详,现存部分开口平面均呈圆形,仓壁呈斜坡状,整体为口大底小的缸形。下部壁面垮塌,原始壁面残留较少,部分粮仓壁面存在烘烤现象,壁面及底部发现大片黑灰及白灰色土,应为木板腐朽而成的板灰。粮仓内填土为一次性回填,较纯净,黄褐色,土质较硬,内未见包含物。

都市印象APP

专家介绍,结合以往发掘的粮仓推断,本次发掘的粮仓的修筑方式为首先从地面向下挖口大底小的缸形窖仓;随后将底部修理平整,人工夯打结实,烘烤周壁后在侧面及底面铺设木板;最后铺席储粮。粮仓内未见明显粮食残留,对底部遗存进行植硅体分析,发现粮仓底部大多残存有植硅体,主要种类有水稻扇形、芦苇扇形、垂直排列哑铃型和并排哑铃型,说明可能存储过水稻或者粟黍。

都市印象APP

本次发掘的粮仓与2012年发现的同为唐代,且位于其东350米处,距离较近,粮仓形制与其相同、修筑方式相近,因此两者应属同一遗址范围内,性质上同属唐朝太仓遗址。

据介绍,唐朝的粮仓主要有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常平仓和义仓六种,其中太仓是都城储粮的大仓,向长安城百万人口供应粮食,意义十分重要。

专家表示,结合以往发掘发现资料,可推断太仓应不仅包含以大白杨粮仓为主体的仓储区,还包括大白杨漕河码头及周边区域的纳粮区,以及一定范围的量覆、扬掷谷物的场区。太仓仓储区应整体位于龙首原之上,其东边界应在本次发掘区与大白杨汉代墓地之间。(完)

相关阅读

  • 截至7月26日20时 全国1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 admin国内
  •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截至7月26日20时,受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内蒙古红河、大黑河及支流小黑河、滦河支流吐力根河,河北滦河支流蚂蚁吐河,山西永定河支流南洋河,黑龙江松花江支流木兰达河,云南澜沧江支流黑惠江,新疆塔里木河、叶尔羌河共10条河流仍超警超保,其中内蒙古大黑河超保,河北蚁蚂吐河水位超历史。
  • 文化中国行|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跟着护照游中轴

  • admin国内
  • 《跟着护照游中轴》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为背景,创意呈现“中轴线护照”的文旅体验。观众手持这本文化“通关牒文”,由南向北开启一场时空之旅。从永定门的厚重城垣出发,深入天坛祈年殿,穿过正阳门的老城烟火,步入天安门广场的恢宏画卷,在故宫红墙黄瓦间触摸六百年帝王史,最终登上钟鼓楼聆听暮鼓晨钟里的市井脉动。全片以护照纹章串联地标,融合现实场景,展现中轴线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贯穿古今的文化脊梁,邀世界见证中华文明的轴线叙事。
  • 有一种“诗和远方”在延吉——写在第五届全国新电商大会召开之际

  • admin国内
  • 长白山巍峨如黛,布尔哈通河蜿蜒似绸。当清晨第一缕曦光穿透帽儿山的云海,中国朝鲜族民俗园里的飞檐翘角便被镀上金辉,在晨雾中愈发显得浪漫轻盈;当夜幕为边城披上纱幔,延吉网红弹幕墙的霓虹与 “延” 字咖啡杯的时尚剪影,正以流动的光影持续刷屏社交媒体——这座静卧于祖国东北一隅的小城,既带着 “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的独特底气盛装以待,迎接第五届全国新电商大会的如约而至,更以山水为笺、人文为墨,诠释着新时代里触手可及的 “诗和远方”。
关键词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