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被一座桥改变的村庄 如今有了“幸福的烦恼”

作者:admin日期:

分类:国内

重庆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如今,数字技术正悄然唤醒乡村“沉睡”的生态资源。

重庆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云雾缭绕的北盘江大峡谷中,传统的布依族村落花江村迎来了一位“新邻居”——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寂静山村与超级工程的相遇会带来怎样的变化?走进贵州贞丰县的花江村,看一座桥如何改变一个村庄。

重庆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小山村“遇见”大桥 “桥”见新路的花江村

“我们世界第一高桥水墨灯光秀开始了,给大家带来第一视角的震撼直播现场。”贞丰县花江村短视频博主林国权在直播中介绍道。

这位“新邻居”的来头可不小——花江峡谷大桥全长1425米,桥面距江面垂直高度达625米,是全球同类型桥梁中最高、跨度最宽的超级工程。村民口中的“横竖都是第一”既指工程纪录,更意味着它正悄然改写村庄的未来。

记者采访时,还没进村,就遇上了堵车。一边是外地来的旅游大巴,一边是村民自家的小轿车,在并不宽的路上排成长队。

重庆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央视记者蒋树林介绍,花江村是传统的村落,因这座大桥的建成,村里增添了不少现代化设施,农家乐也通了5G。记者在沿途遇到了许多游客,他们一边拍照打卡,一边通过手机分享所见所得。

贞丰县花江村村民 梁德权:我之前在浙江打工,现在桥修了路通了,村里变化真的很大,打算回来开个农家乐,肯定不比在外面差。

一座桥打通了出山的道路,也打开了村民们发展的思路。采访中记者发现,桥带给花江村的不只有热闹和流量,更有实实在在的挑战,甚至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桥”见新路的花江村有了“幸福的烦恼”

花江村的“幸福烦恼”是什么?

花江村是贵州省贞丰县最偏远的村庄之一,地处石漠化山区,山多土少、土地贫瘠,长期制约着当地的发展。过去的五年,这个小山村将闲置空地整合,建起了200多个小花园、小菜园和小果园,打造乡村微景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民宿主理人林国权的26间房几乎天天满房,订单已排到春节以后。为了增加房源,林国权租下了亲戚家的老房,同时还计划对民宿进行全面提质升级。“客人提的意见很具体,比如房间会断网、网会卡,没有网络电视,不想用公共厕所,饭菜偏辣,等等;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服务还有待提升,现在正忙着改进。”

火爆的生意带来了“幸福的烦恼”,这也成为村里提升服务的新课题。90后的花江村党支部书记唐银这些天忙得脚不沾地,带着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走访,把游客和商户反映的问题一一记在台账上。

贞丰县花江村党支部书记 唐银:大桥开通前,大概节假日才有游客来,大桥开通后,现在基本上每天都有两三百人到我们这个寨子旅游参观。对于我们村干部来说,这带来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把游客留下来,如何让老百姓能挣到钱。

为了解决大家普遍反映的网络问题,花江村建起了数智乡村平台,平台上不仅有覆盖全村的监控系统,通过大屏幕还能看到村口的车流量、民宿入住率等数据。

有了网络,80多岁的阿婆王清风开启了“触网”新体验,网上直播绣鞋垫和纺布蜡染。而更多年轻人也在这里找到了“试一试、闯一闯”的底气。杨帆曾是为修桥队跑腿送货的供应商,桥通前,他嗅到商机,在村口开了第一家茶馆,如今茶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他也有了新的想法:“尝试着把直播融入到茶馆场景里面”。

目前,大桥项目已带动花江村及周边140多名脱贫群众实现就近务工,人均务工收入超过3000元。

贞丰县平街乡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小稳:停车场年底建成之后,将可以停五六百辆车。此外,我们也在建设村庄道路、安装路灯、安装指示牌等,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

花江村:从“桥旅融合”到“数字闯路”

桥上的风景和村子里变化还不断迎来更多“流量”。“流量”能不能变“存量”和“增量”?又给花江村创造出哪些发展机遇?

山地徒步领队小陶是一名英文向导,也是专业的户外山地向导。这座桥连通了花江村与外界——越来越多的本地年轻人像小陶一样成为户外向导,带领各国游客穿越贵州的青山绿水。

桥梁跨越空间,数据联通未来。在贵州的千山万壑之间,5G基站与桥梁同步建设,信号与道路同步延伸。村民在家能用手机看世界,游客进山不发愁“失联”。就在这个月,“霞客之路”首届山地徒步大赛落户贵州,并且把花江村作为八个赛点之一。

贵州“霞客之路”首届山地徒步大赛领队 韦治东:太值得了,花江村是户外、高桥与人文的结合体。通过App能看到,这个小点代表我,其他蓝点是我的队员。要是没有定位功能,我的队友今天很可能就“走丢”了。这个App不光能定位找人,还会实时更新组委会提供的电子地图、路书,以及沿途补给点位置、岔路口风险提示等信息。

像花江村这样,当前贵州已经有1.6万多个行政村拥有了“数字身份证”,并深度“上网通网”,转换成消费动力、经济增量:村超、村BA、村T等贵州“村字号”系列文旅体IP火爆出圈,累计吸引超2200亿人次关注,带来300多亿元的旅游综合收入。“数字闯路”,贵州的探索仍在继续。让大数据、算力更深入地融入实体经济、乡村振兴和政府治理,把数据用活,让算力变现。

在中国移动贵州指挥调度中心,【重庆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央视记者蒋树林通过数字大屏上了解到,贵州已经提前一年完成了“十四五”建设目标,全省的所有行政村已经村村通了5G信号,信息高速公路越织越密。在未来的“十五五”期间,借助国家的“两重”“两新”政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贵州移动高级智算工程师 李金辉:目前我们已承载超过4万台服务器,通过这些绿色能源还有国产化算力应用,实现了算力像水电一样即取即用,服务覆盖了全国超37个核心城市。

贵州省大数据局副局长 江阳:在未来,贵州一定能够以算力和数据为根,生长出一棵参天的数字经济大树。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都来贵州,品尝我们的“数字经济”果实,欣赏多彩美丽的贵州。

花江村:把“规划图”变成“实景画”

花江村的探索正为贵州的山区乡村打开一扇新的发展窗口。而对于即将到来的“十五五”,大伙儿也有着真切的期待。

贞丰县花江村村民 梁祖远:我希望我的孩子回到家乡做事,把我们花江村建设得更美好、更漂亮!

山地徒步向导 冯高升:我希望村里可以有个培训站,可以教我们应急救援技能和外语。也许以后我们这里还可以举办攀岩的世界比赛。

贞丰县花江村村民 梁小克:我也在想能不能在村里弄一个“蜡染工坊”?我们布依族的蜡染、刺绣都是以花虫鸟兽为主,体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贞丰县花江村茶馆主理人 杨帆:我最大的愿望是通过直播能够带动很多的游客到花江村旅游,把贵州的茶叶、美食这些产品推荐出去,带动周边的老百姓和我们一块吃上旅游饭。

监制丨王琰 岳群

制片人丨梁丽娟 王凯博

记者丨蒋树林 尹平 苟顺庭 邹世诚 朱新国 贵州台

编辑丨张博 张昊

相关阅读

  • 寻找第二颗地球,意义有多大?人类有哪些发现?

  • admin国内
  • ◎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在11月24日召开的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公布了“十五五”期间多项太空探源科学卫星计划。其中,旨在为人类寻找新家的系外地球巡天卫星,将巡视星河,专门寻找和地球差不多大小、处在宜居带的第二颗地球,即“地球2.0”。
  • 第二次青藏科考定义新高度:青藏高原迈向“智慧保护时代”

  • admin国内
  • 当科考队员在青藏高原上对一株野花轻轻一拍,几秒内便能识别物种、记录坐标、上传云端时,一场青藏高原的综合科考范式改革正掠过苍茫的草甸与冰峰。从“纸笔采集”到“AI全息解读”,从跋涉千里的“缘分科考”,到网格化筛查的精准洞察,不久的将来,普通旅行者也有望通过一款“e科考”APP成为“编外科考队员”,而这一切,都只是青藏高原迈向“智慧保护时代”的起点。
  • 奋进的新疆·我们的 “十四五”丨空中丝路势如虹

  • admin国内
  •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伊宁11月19日,阿勒泰雪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创下通航以来最高纪录,成为新疆第7个百万级机场。该机场2023年旅客吞吐量超50万人次,2024年增至70万人次,今年突破百万人次,这一连年增长的数据,折射出新疆民航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