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集群化与资本出海,中小企业破局资金困境的双路径探索

作者:admin日期:

分类:财经

【【重庆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财经 记者 陈超】“资金紧张问题持续位列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前三,主要原因包括市场需求不足、应收账款拖欠及融资供需错配等。”在8月1日举办的“3451企业启动资本路径上市论坛”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中国中小企业的共同困境。

重庆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作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因规模小、信息透明度低、经营风险大等特点,在融资路上屡屡碰壁。然而,在政策红利与市场机制的双重驱动下,集群化发展与资本出海或能成为其破解困局的重要路径。

重庆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重庆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集群化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

论坛上,《证券日报》社副社长姜帆强调,“资本市场既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又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但她也指出,如何让资本活水精准滴灌这一关键性问题。对此,信永中和合伙人宗承勇认为,企业集群化拥抱资本市场模式,或可帮助企业大幅度降低融资成本。

这并非空穴来风的观点。中小企业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仅靠单打独斗,很难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生存。采取集群化发展,以抱团取暖的方式促进知识、信息、资本等要素共用,以及设备、服务、人力等资源共享,能够减轻其成本压力,增强市场话语权。

前不久,工信部发布第三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名单。2023年起,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已遴选出3批101个城市,支持超4万家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两年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展不断加快,质效稳步提升,试点工作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赋能作用不断显现。

业内人士认为,集群可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帮助中小企业打通产学研合作渠道,在集成电路设计、光伏材料、锂电池材料和装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重要配套能力。同时,集群聚焦数字化、绿色化链式转型模式,通过集中式开发和分布式部署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转型成本。集群内部大中小企业间资源协同水平日益提升,开展了设备、物流、仓储、人力、设计等资源共用共享。

论坛上“3451战略”提出的“企业集群化拥抱资本市场”模式,同样是对这种集群化发展思路的实践探索,通过产业协同、组织共建、资本联通、平台赋能等维度,让中小企业在集群中实现资源互补与共同发展。

资本出海港股市场成重要选择

在国内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的同时,港股市场也为中小企业资本出海提供了重要平台。搜了集团联合创始人唐华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从"速度逻辑"向"质量逻辑"深度转型,资本市场改革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民营企业迎来从"产品出海"向"资本出海"跨越的关键窗口期。

今年以来,在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共集资107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上升七倍,跃居全球首位,为近十年来同期第二高,并已超越2024年全年集资额。

不过,从市值规模看,港股二季度上市的新股市值两极分化明显。一方面,以宁德时代、恒瑞医药为代表的巨型IPO抬高了整体平均募资规模,使上半年港股IPO平均募资额同比大涨5倍,达近10年同期高水平;另一方面,不少中小企业亦登陆港股,这些小盘新股通常发行规模在1亿港元至5亿港元之间,依靠市场机制完成融资。这反映出港股IPO市场已形成“巨无霸+细分成长企业”并存的格局,吸引行业头部企业来港上市募资的同时,持续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上市。

同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港股市场的这种多元化格局与市场化机制,为其提供了另一条重要的融资路径,使其有机会对接全球资本,实现资本出海的跨越。

论坛上“3451战略”提出的“企业集群化拥抱资本市场”模式,正是对这种集群化发展思路的实践探索,通过产业协同、组织共建、资本联通、平台赋能等维度,让中小企业在集群中实现资源互补与共同发展。在接受采访时,当被问及“3451战略”与传统的IPO路径相比,其最核心的创新点有哪些时,唐华表示,最核心的创新在于此次是用集体共同体来推进IPO。过去传统做法在路演时依赖的是资本投资或投机行为,而“3451战略”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并非基于投机变现套现原理。在该战略下,企业上市只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这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能够真正助力企业健康成长。

马彬同样强调,当前政策红利正加速释放,今年2月出台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试点,5月实施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也明确支持民营经济组织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获得资金。她特别提到,在消费升级与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农业企业正迎来向产业链高端化发展和品牌化转型的重要机遇。

新趋势:链式经济化布局

“未来不仅要帮助企业在国内上市,更要让国际投资者通过‘链经济模式’看懂中国企业的价值逻辑。” 唐华的观点,道出了链式经济化布局在当下的重要性。这种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协同发展模式,正成为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激活产业生态活力的新趋势。​

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而数字化是其升级的关键抓手,但目前全流程数字化覆盖的中小企业占比不足 10%。“不敢转”“不会转” 的困境,根源在于经验、技术、资金的短板。在此背景下,“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 的融通路径逐渐清晰,而链式经济化布局正是这一路径的深化延伸。​

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链式协同的重要载体,需要更精准地响应需求:既要聚焦中小企业运营痛点与发展瓶颈,丰富转型 “工具箱”;也要在满足共性与行业特性需求之外,提供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个性化服务。这种以大带小的链式转型,绝非单向赋能。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经验能反哺大企业的产业链与创新链,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最终形成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 的良性生态。​

从模式本质看,“链经济” 以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等特性,构建了政府、企业、市场、平台之间的信任与共享机制,为产业升级、金融服务等领域注入新动能。而放到全球视野中,中国凭借全链条生产优势支撑全球产业链稳定,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全球链式布局输出高含金量的产品与创新成果,推动国际合作共赢。

多地实践已印证链式经济化布局的成效:临沂临港区紧扣 “产业链” 关键词,以 “链长制” 深耕精品钢建材、新能源汽车等五大产业链,实现聚链成群、蓄能成势;滨州聚焦低空装备产业,推动上下游协同创新,让低空经济乘势 “高飞”;西安围绕19条重点产业链,形成光伏、光子等千亿级集群。这些案例无不彰显,链式经济化布局正成为激活产业潜能、实现破局发展的核心路径。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