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国科学家实现基于主动光学强度干涉的合成孔径成像

作者:admin日期:

分类:国内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徐飞虎等人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单位,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主动光学强度干涉技术合成孔径技术,实现了对1.36公里外毫米级目标的高分辨成像。实验系统的成像分辨率较干涉仪中的单台望远镜提升约14倍。该成果5月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

重庆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传统成像技术的分辨率受到单个孔径衍射极限的制约。为突破这一物理极限,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发展各类合成孔径成像技术。例如,2019年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构建了一个地球尺度的合成孔径,在射电波段成功获得了M87星系中心黑洞的首张图像。这一开创性成果荣获了2020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重庆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然而,由于大气湍流引起的相位不稳定性,EHT所采用的基于振幅干涉的合成孔径技术很难直接应用于光学波段。早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Hanbury Brown和Twiss(HBT)共同提出了强度干涉成像技术,并于1956年成功实现了天狼星直径的测量。与振幅干涉技术相比,利用热光二阶干涉性质的强度干涉技术对大气湍流和望远镜光学缺陷不敏感,应用于光学长基线合成孔径成像具有独特优势。

重庆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尽管如此,当前强度干涉技术仍局限于恒星成像等被动成像应用。为了实现远距离非自发光目标的高分辨率成像,并抵抗大气湍流,结合主动照明的强度干涉技术成为了一个极佳的候选方案。然而,强度干涉技术应用于主动合成孔径成像领域仍具有挑战性。

该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主动光学强度干涉技术,开发了一种多激光发射器阵列系统,通过大气湍流的自然调制,巧妙地合成多个相位独立的激光束以实现远距离赝热照明。

△实验系统演示图

如上图所示,在1.36km城市大气链路外场实验中,研究团队使用了8个相互独立的激光发射器构建发射阵列照射目标,相邻发射器间距为0.15米,大于大气湍流的典型外尺度(通常为0.02-0.05米),以确保每束激光在经过大气传播后具有独立且随机的相位变化。同时,构建的接收系统由两台可移动的望远镜组成0.07m-0.87m的干涉基线,结合高灵敏度的单光子探测器以测量目标反射光场的强度关联信息。研究团队还开发了鲁棒的图像恢复算法,最终成功重建出具有毫米级分辨率的目标图像。

这项研究工作为远距离、高精度的遥感成像和日益重要的空间碎片探测等应用场景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重庆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相关阅读

  • 台风“丹娜丝”逼近,浙江沿海激起8米巨浪!多地发布山洪灾害橙色预警

  • admin国内
  • 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热带风暴级)已于今天凌晨前后在台湾嘉义县沿海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台风级。7月7日19时中心位于温州南偏东方向约160公里,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米/秒)。可能将于7月8日下午至夜里在浙江台州至福建福州一带沿海二次登陆。受其影响,我省沿海和浙中南地区将有强降水。
  • 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用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 admin国内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教育强国建设,青年何为?教育部政务新媒体推出“教育强国,有我!”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之“青年说(报国篇)”系列,展现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青春担当。今天,跟教育小微通过1个视频和1组海报,一起来看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毕业生如何用青春服务乡村振兴——
  • 从歼十的“三滴油”故事看科技创新

  • admin国内
  • 原标题:从歼十的“三滴油”故事看科技创新(创新谈)四川成都市的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里,矗立着一座“三滴油”雕塑。不起眼的几滴油,凭什么值得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专门立雕塑,并把它和歼—10、歼—20等著名战机放在一起?
关键词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