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云南禄丰发现蜥脚型类恐龙又一新种

作者:admin日期:

分类:国内

近日,国际古生物学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发表一篇论文,报道了中国科学家在云南省禄丰市发现了早侏罗世蜥脚型类恐龙的又一新种——岳氏星宿龙。

重庆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这一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和禄丰市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合作完成。据研究团队介绍,恐龙化石的研究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化石从挖掘、修理、组装到形成科研成果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岳氏星宿龙化石标本是2015年在禄丰市二钻山发现的,目前标本保存于原地修建的小型展馆二钻山一号馆中。该化石标本为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头后骨骼,保存了第二节背椎到第二十节尾椎的完整序列,此外还有左侧肩胛骨以及几乎完整的腰带和后肢。

重庆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重庆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岳氏星宿龙骨骼化石及素描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据了解,星宿龙属的模式种为程氏星宿龙,于2017年被命名,其模式标本保存了3个个体,因发育有四节荐椎和独特的腰带结构而区别于其他的早期蜥脚型类恐龙。经多年研究对比发现,岳氏星宿龙同样发育有四节荐椎,这与星宿龙属的特征相似,但与模式种程氏星宿龙相比,岳氏星宿龙又具有一些不同之处,如距骨背缘平直、第五趾存在两个骨化的趾节;体型上,程氏星宿龙全长在4米—5米,而岳氏星宿龙的体长估测为8米—10米。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也表明了新标本与程氏星宿龙为姊妹群关系,故将其定为星宿龙属的又一新种——岳氏星宿龙。

岳氏星宿龙的腰带结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论文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尤海鲁研究员表示,岳氏星宿龙的发现增加了我国西南地区恐龙的多样性,为研究蜥脚型类恐龙的辐射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记者:王安浩维

相关阅读

  • 十五运会开幕式副指挥长:火炬“完全不产生新的二氧化碳”

  • admin国内
  •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萌 陈子帅】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开幕式于11月9日晚在广东省广州市隆重举行。在当晚举行的十五运会开幕式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十五运会开幕式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彭高峰介绍说,点火仪式是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的传统,是灵魂所在。而本次十五运会开幕式上使用的火炬,其火焰除了使用必要的小部分的电能外,“完全不产生新的二氧化碳,目的就是通过艺术和科技的结合,践行绿色产业的理念。”
关键词不能为空